首页
搜索 搜索

护鸟者|23年见证北京“一座城,万鸟来”_世界今日报

拍者     2023-04-18 13:39:38

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由于处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候鸟在迁徙时会途经这里。目前全市鸟类种类比十年前多了近百种,达到515种。眼下,北京又成了候鸟天堂,官厅水库、颐和园等地的水面和上空,都留下了它们翩跹的靓影。

01鸟境之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记得,2005年时,官厅水库偶尔可以听到猎鸟的枪声,地上可以捡到子弹壳。“农闲时,有人偷猎野鸭、天鹅、野兔等食用,他们还用平板三轮把猎物拉马路边,挂在木架子上贩卖。”

2007年2月,被盗猎的野鸡、大雁、野兔等正在被人贩卖。

2006年9月,官厅水库附近果园,被鸟网挂住的鸟类残骸。

2006年9月,官厅水库附近果园,挂在鸟网上的鸟类残骸。

2007年1月,被打死的斑鸠和麻雀。

2007年5月,被打死的银鸥。

2005年11月,官厅水库2号巡护地,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队员们发现的猎枪子弹壳。

随着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和公众保护意识的提升,这种现象到2008年时已经大量减少,如今早已绝迹。

2023年4月15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相较于两年前的名录,新版名录中收录的野生动物种类已经由596种增加至608种。其中鸟类达到了515种,增加了12种。目前全市鸟类种类比十年前多了近百种。

2022年10月15日傍晚,官厅水库,一群候鸟降落在官厅水库监测点位附近。

2023年3月13日,官厅水库,在水面上起飞的三只天鹅。

鸟类种类增加的背后,有规章和制度保驾护航。北京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也是北京野生鸟类种群不断壮大的重要基础。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近年来,北京的百万亩造林绿化、湿地保护、城区绿化等工作,都将动物“居民”的吃、住、行需求纳入考量。2018年北京市启动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时明确提出,植物配置除考虑景观和绿化效益外,还要重视动物取食、栖息生态环境的营建。

民间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护鸟力度不断加大也是北京鸟类种类增加的原因。

2022年2月18日,灰鹤飞越北京八达岭长城。

这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护鸟者”,有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队员们、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爱鸟会志愿者们还有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们。

02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护鸟23年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候鸟北归的时候,北京是它们的途经之地。3月13日一早,李理和万震驱车近百公里来到官厅水库的2号营地,这里是天鹅青睐聚集的水域。换上工装和高帮雨靴,两人开始一天的监测巡护。

为了候鸟的安全中转,李理带领他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队员们,在这里守护了23年。

2000年,李理18岁,学习中国画的他,只因不愿写生创作的对象消失,便和朋友韩军创立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靠着压岁钱、零用钱,他们印刷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单,来到房山的村子里。

2023年3月13日傍晚,夕阳下,李理和万震站在官厅水库边泥泞的玉米地中观测候鸟。

2005年冬的一天,在拒马河畔的野三坡,被大雪困在山里的队员们扎起了帐篷。漆黑一片的山谷里,几个人围着一堆小火苗,烤着湿漉漉的衣服鞋袜,用茶缸化着冻成冰的矿泉水,脑袋上“冒着烟”。

正当李理情绪低落,脑中闪过放弃念头的时候,突然听到了雕鸮“哼呼哼呼”的叫声,“回荡在山谷里的声音给了我一激灵。”雕鸮的叫声触到了李理的内心,他决定咬咬牙坚持下去。

2018年2月,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队员在巡护中遇到暴风雪。

2023年3月13日,万震光着脚拔出陷在淤泥中的雨靴。

守护黑鹳,是保护站成立之初就确定的项目。协助当地园林部门重塑黑鹳栖息地的同时,保护站也要监测黑鹳数量。

2010年5月,李理和几名队员在野三坡285米高的峭壁上首次发现野生黑鹳的巢穴。这也是北京范围内首次用专业设备拍摄到黑鹳幼鸟的清晰照片。

另一个让队员们颇有成就感的是官厅水库的候鸟迁徙项目。1997年,以官厅水库为主要水域的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获批设立。保护站成立之初,就将这里设为了监测点和巡护地。“保护区有专业工作人员守护,鸟儿们是安全的。保护区外和城乡接合部的过渡地带,我们会参与巡护。”他们也因此被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称为“出界巡护员”

2017年3月,野鸭湖,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在设立候鸟栖息地提示牌。

2015年12月,官厅水库,工作人员在救助一只受伤的大天鹅。

每年3月是候鸟北归的季节,官厅水库是它们的途经之地。这也是统计候鸟数量、了解它们生存状态的最佳时机。每天,队员们会挂着望远镜、拿着计数器出现在水库的不同监测点。

想弄清鸟类数量并非易事。“鸟群大规模出现时,会划分不同的计数点位,选取固定时间段同步计数,尽量避免重复或漏计。有时得借助高倍摄像器材。”

2020年4月2日,房山区大石河滨水公园,一位队员在用动物声音搜索器寻找青头潜鸭的位置。

2020年4月2日,在房山区大石河滨水公园水面,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将玉米撒在青头潜鸭栖身的芦苇中。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在多年的探索中进入正轨,保护站被更多的机构和人看到。2014年,他们开始尝试活动运营。

这些年来,活动已接待体验者3000多人,“有的小朋友来过10多次。”让他们欣慰的是,有人长大后选择了林业大学学习保护管理,有人选择了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更多的人则在体验活动后成为保护站的志愿者。

2014年5月, 青少年参加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守护生物多样性活动。

李理觉得,野生动物保护已经进入新时代。如今,不管是政府的保护力度、公众的保护意识,还是法律的保障程度,都来到了新高度。这些年,保护站还救助了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数千只;与森林公安一起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协助查处捕猎野生动物等案件百余起。

2023年3月13日,官厅水库,太阳落山后,李理手持望远镜在帐篷中持续观察候鸟状况。

2023年3月13日,官厅水库,太阳落山后,李理和万震在水库边架起帐篷,借助微弱的灯光汇总当天观测到的候鸟种类与数量。

他们没觉得在做的事有多了不起,“就是等老了,有点谈资,一群人做了件很酷的事。”李理说。

03全年无休的猛禽救助中心

北京野生鸟类已达到515种,其中不乏猛禽的英姿。

猛禽是生态系统中的“顶层消费者”,它们数量稀少,却在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对动物群落起到自上而下的调控作用。每一只猛禽的存续都很重要,但它们也面临极端天气、城市化进程、非法捕猎等威胁。

在北京,有一家猛禽救助中心,这里全年无休,求助电话可能随时响起。

2023年4月10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康复师张率给游隼做全面检查。这只游隼今年2月来到中心,目前恢复良好。

猛禽康复师李志赛刚从北京丰台接回一只苍鹰。救助人打电话过来:“能跑能低飞,看着像只鹰。”

刚接到中心的猛禽,要经过全套的检查:测体重、评判营养状况、观察羽毛完整度、看口腔里有没有血,是否有眼睛擦伤等外伤、拍X光片判断是否骨折、做血检判断是否有炎症感染……这只苍鹰初步判断为左翅尺骨多处骨折、右眼受伤,同时还有人工饲养的痕迹。李志赛和同事包扎固定翅膀后,将苍鹰送到了监护笼舍养伤。

2023年4月10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苍鹰的X光检查显示它的左翅尺骨有多处骨折。

2023年4月10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康复师李志赛给苍鹰的左翅做包扎固定,等待恢复。

猛禽在中心看过“急诊”后,仍需留在这里慢慢康复。

人类的脚步声和说话声会引起野生动物的警觉和不安,所以康复师默默隐于“幕后”,存在感很弱。猛禽的居住环境静悄悄的。康复笼舍四周采用木板结构,上面用两层大网罩住。康复师则透过木板上很小的一个观察口,关注猛禽的成长和康复情况。

2023年4月10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几只红隼在康复笼舍内。笼舍内有一个带洞的“小屋”,红隼有时候也会在附近玩耍。

2023年4月10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屏幕显示着笼舍内高清摄像头的监控画面。

通过放飞评估后,康复师会选择适宜的时间、地点,将猛禽尽快放归自然。和悉心呵护的猛禽告别,康复师显得很理性,“我们付出所有心血,目的就是让猛禽回到自己的家。如果放归的时候,猛禽对我们产生依赖,那就说明我和同事这段时间的付出白费了。”中心高级康复师周蕾说。

2023年4月10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康复师张率在笼舍里抓捕一只游隼,准备给它做复查。

2023年4月10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康复师给一只拒食的红隼进行填喂,帮它恢复体力。

近几年,中心还开展了猛禽康复放归后的追踪监测工作,以便更好地对中心救助康复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并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支持。自2018年开始,已陆续对大鵟、金雕、苍鹰、雕鸮等开展放飞后监测,所监测的个体在放飞后的总体状态良好,其中最长的数据信息已连续返回3年有余。

2022年4月14日,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只被救助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鹰重返天空。

在过去的22年,中心救助了39种猛禽,共5700多只。“很多北京市民惊讶于这个数字,因为大家日常生活中并没那么容易看到猛禽,很多人并没意识到北京既是多种猛禽的栖息地,也是猛禽迁徙重要的途经地。”IFAW项目经理马晨玥说。

让康复师们欣慰的是,市民的保护意识正在逐步提升。去年4月,中心接收的一只雕鸮是海淀区一家幼儿园救助的。雕鸮送至中心后,师生十分惦念,康复师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带他们了解其康复情况,借此科普雕鸮的知识。

2023年4月10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一位幼儿园小朋友画的自己参与“营救”的雕鸮画像。

小朋友们还给雕鸮画了很多画。其中一幅小朋友的作品上画着,在一个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雕鸮回到了大自然里,它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对着我们微笑。

04“鸟调”人

在北京通州,有这么一群人,每月会对区内水域进行水鸟同步调查。平日里从事着各行各业工作的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志愿者。

他们大多两人一组,调查时每组至少配备一架双筒望远镜、一台数码相机。此外,鸟类调查使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作为技术平台。每次调查的鸟类和生境资料由组长专人汇总整理。他们觉得,保护鸟类仅仅需要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科学知识,而采集真实有效的数据,就是扎扎实实在做保护鸟类、保护动物的事。

韩端(35岁)

金融从业人员

观鸟3年

韩端负责通惠河(八里桥-北关五河交汇处)以及运潮减河全段的鸟调工作。从事鸟调近两年,他发现自己之于观鸟的态度更为认真严谨了。

在对资料搜集、路线设计、记录整理、定期汇总等一系列工作事项的处理中,他明显感觉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他在护鸟过程中收获了许多生活乐趣,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羿健(43岁)

野生动物保护者

观鸟10余年

爱鸟会成立至今,已有200余人。作为会长,除了组织定期进行鸟类调查、巡护鸟类栖息地外,羿健还要推动举办青少年科普护鸟知识等活动。

进入四月,爱鸟会的活动变多,有时一周要举办六七场公益活动。羿健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工作,直至次日凌晨才能休息。

他希望城市里的爱鸟会能带动更多人科学观鸟、护鸟。

郝建国(46岁)

建筑工程师

观鸟10余年

郝建国被大家称为“大好老师”,在野外见到拿不准鸟名的鸟儿时,常会请教于他。

作为爱鸟会发起人之一,郝建国认为要爱鸟,就要研究鸟儿及其生存的生态环境。

他推动爱鸟会建立关于鸟调的流程和体系,让志愿者定期对区域内鸟类及其他动物进行观测,用数据反映鸟类种群的变化,为社会各方护鸟工作提供数据参照。

靳羽含(29岁)

小学科学老师

观鸟3年

靳羽含在北京东城长大,从小是个野生植物爱好者。2019年随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参与雨燕、鸳鸯等鸟类调查时,第一次接触到了“鸟调”。2021年以来,多次参与北运河通州段鸟类调查。

鸟调时,需要沿着数十里地的河段徒步行走记录。靳羽含不觉得枯燥,十分享受其中的乐趣。

她喜欢看麻雀打架、银鸥翱翔,喜欢收集飘落的鸟儿羽毛,也喜欢把鸟调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给学生。

马德成(48岁)

企业管理人员

观鸟5年

马德成是青海人,2004年来北京参加工作,直到2020年在北京遇到一群热爱野生鸟类的人,从此自己像“着了魔”似的天天琢磨如何保护鸟。

通州有一块挨着树林的庄稼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每年来越冬的地方。每年大鸨越冬季,爱鸟会都会有志愿者自发在庄稼地旁值班,守护大鸨,记录它们的信息。马德成是其中一员,今年越冬季,他在庄稼地旁值了43次班。

王峰(45岁)

高中生物老师

观鸟4年

王峰和爱鸟会大部分伙伴一样,是通州本地人,从小喜欢野生动植物。

大学生物专业毕业后,便在通州一所中学里教生物。后来在学校支持下成立了绿色生灵社团,经常带着学生参加观鸟比赛,有些学生还获了奖。

最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学校里每次发现小鸟撞玻璃事件,学生会主动找老师报告,然后师生一起救护受伤的小鸟。

吴月丽(57岁)

退休职工

观鸟2年

性格开朗的吴月丽,被爱鸟会的人称为“喵姐”。退休后,女儿怕她没事做,就建议她发展起摄影爱好。

她和丈夫马建国在网上看到爱鸟会守护大鸨的故事,便积极参与到护鸟的行动中去。夫妻二人负责北运河通州段鸟调,一次鸟调,要从上午八点一直工作到下午四点。压缩饼干和矿泉水,就是他们的午饭。

吴月丽爱笑,她说能看到生动活泼的鸟儿,就打心眼里喜悦。

马建国(57岁)

企业职工

观鸟2年

马建国和夫人吴月丽都是爱鸟会志愿者,负责北运河通州段的鸟调工作,全程20余公里。

鸟调途中,马建国是吴月丽的“瞭望手”,他拿着双筒望远镜,寻觅栖身于各处的鸟儿,吴月丽则负责用相机将之拍摄记录。

同为通州本地人,夫妻俩对每年来此越冬的大鸨很有感情。有时遇上狂风、下雪天气,两人会特意赶到庄稼地边上守护,阻止他人扰乱大鸨正常栖息。他们说,只要大鸨年年能来,就心满意足了。

像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志愿者这样的野生动物爱好者还有很多。这两年北京新增加的12种鸟类,就是由野生动物爱好者在野外观测时发现,经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专家鉴定后确认为北京新记录物种的。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2022年鸟类观测数据

29名鸟调志愿者全年累计提交报告1323份,记录鸟种数287种。其中,5月为全年高峰,记录198种;7月为全年最少,记录88种。

全年记录次数排名前五位:绿头鸭(2256次)、小䴙䴘(2143次)、喜鹊(2121次)、麻雀(1683次)和黑水鸡(1366次)。

全年记录数量排名前五位:绿头鸭(52224只/次)、麻雀(51725只/次)、小䴙䴘(21432只/次)、达乌里寒鸦(16967只/次)和喜鹊(14236只/次)。

按流域信息统计,潮白河流域以218种登顶,北运河流域以186种居第二,凉水河流域以142种居第三。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志愿者的鸟调工作始于2021年8月,截至2023年4月13日,近30名鸟调志愿者,共计参与鸟调2000余次,每次均上传有效统计数据。自2021年爱鸟会开始鸟调工作至今,在北运河通州段共记录鸟种数199种。

注:图中数据均由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提供;图中鸟类均为爱鸟会鸟调志愿者在北运河调查中实际记录鸟种。图片仅展示鸟类特征及栖息环境,鸟类大小比例等其他元素不作参考。

X 关闭

© 2021 华中医疗器械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