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平安文化建设】警惕!骗子混入家长群诈骗

东莞市江西赣州商会     2023-07-29 12:02:39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涉及师生家长诈骗案例屡有发生。这些迷人眼的诈骗手段如何识破?诈骗风险如何规避?为增强师生家长对各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识别力和敏感度,全力打造“无诈校园”,“东莞慧教育”开设“反诈小课堂”栏目,通过典型案例分享揭露诈骗套路,推动反诈宣传进校园,提高师生家长反诈防诈意识,练就“火眼金睛”,拒绝上当受骗。

案例

5月6日晚22时许,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某小学一家长企业微信群里,“数学老师”突然发布消息,要求家长以发红包的形式缴纳200元资料费。该缴费信息刚发出不久,立即有一名“家长”按要求发了红包。


【资料图】

骗子唱双簧

几乎是同一时间,真正的老师看到聊天记录后赶紧发信息阻止,提醒家长们“不要发红包”。

真老师提醒

家长们这才得知原先要求缴费的“数学老师”尽管昵称和头像都和真正的数学老师一致,但身份确系假冒的,连发红包缴费的“家长”也是骗子的托,目的是营造缴费场景,诱骗其他家长进行缴费。

骗子看着自己的一招“瞒天过海”被当场拆穿,气急败坏地在群里公然发语音辱骂老师,后被班主任清除出群聊,及时避免家长被骗。

假冒的“数学老师”和“家长”是怎么进群的呢?原来,该班级企业微信群存在管理漏洞,没有设置群主审核同意后方可入群,且群中老师个人微信信息不完善,造成身份无法确认,使骗子可以轻松通过搜索扫码混进微信群,并盗用昵称和头像施骗。

反诈小课堂

1.学会辨别真假老师

家长们在班级群内发现有人发布收缴学杂费、资料费等信息,先不要急于在群里交费,可以先在群内查看是否有相同头像图片的两个班主任账号,如有两个账号,则需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真老师核实。

如在企业微信班级群,班主任在群内有独特的橙色小尾巴标识,且点开班主任名片即可看到实名认证信息,即便骗子将头像和群昵称都更换为真班主任信息,也可以轻松一眼识别。所以,老师在企业微信群里要明确“工作号”,认证为“企业微信主体身份”,而非个人微信号,否则家长无法辨认正确身份。

2.加强群聊管理

群主要加强群聊管理,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群。

3.及时清除未实名可疑人员

老师应不定时对本班级的QQ群、微信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

4.班级群安全管理

不要随意在网上发布班级群的相关信息,不要给陌生人分享二维码进群。

今日防诈骗口诀

“熟人”收费请谨慎,转账必须要验证。

来源 | 东莞慧教育

X 关闭

© 2021 华中医疗器械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邮箱:2 913 236 @qq.com